脂肪肝︱全港年增10萬脂肪肝新症 醫生拆解4大迷思警告:惡化成癌僅剩3個月命

都市病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5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全港年增10萬新症!醫生拆解脂肪肝迷思警告:惡化成癌僅剩3個月命。

【脂肪肝/肝癌/肝硬化/迷思/護肝食物】脂肪肝是肥人獨有?吃護肝保健品就一定不會患脂肪肝?這些實際上都是謬誤!有醫生提醒大家,其實有很多常見生活習慣,都會增加患上脂肪肝的風險,長遠而言可能引起肝硬化,甚至肝癌,因此一定要重視。

最新影片:

迷思一:瘦人不會有脂肪肝

台灣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破解有關脂肪肝的迷思,分享個案指出,曾有一位30歲的女患者,BMI只有19,身材瘦削,結果竟確診輕度脂肪肝,原因是她長期吃澱粉和高糖水果,而碳水化合物與水果中的果糖,都是活化肝臟脂質新生的元凶。尤其是果糖在代謝期間還會產生尿酸,會加速脂質生成。因此,就算BMI正常,也容易因不良飲食習慣,養成四肢纖瘦卻肚腩大的泡芙人,增加患上脂肪肝的風險。

迷思二:多吃保健品護肝就不會患病

魏士航再指出,曾有一名40歲工程師求醫,發現他雖有吃保肝產品的習慣,但一日三餐外加點心、宵夜,攝取大量高糖的精緻澱粉和飲料,結果不但患有重度脂肪肝,糖化血紅素更高達7.9,確診糖尿病。可見多吃保肝產品,並非絕對的靈丹妙藥。

迷思三:吃素超健康不會患上脂肪肝

魏士航對此直言,「吃素患脂肪肝的機率,恐怕比吃葷食還要高!」解釋稱由於素食者大多攝取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與果糖,例如米飯、麵食、蕃薯及水果,容易飲食不均衡、蛋白質攝取不足,反而會讓脂肪肝風險大幅提高。他建議,素食族可以參考「211餐盤」,均衡飲食從而降低風險。

迷思四:抽血指數正常即沒有患病

魏士航强調,其實抽血檢查僅能判斷肝臟發炎程度,並非脂肪堆積程度;需要做超聲波檢測才是較為有效的方法。而實際上,脂肪肝初期症狀不明顯,很多民眾都忽視;一旦惡化成肝癌時才發現,大多已是晚期,只剩3至6個月壽命。同時身體也會因為代謝變差,連帶提高了罹患乳癌、子宮內膜癌、大腸癌與直腸癌的風險。

全港年增10萬新症 嚴重恐惹上「第三號癌症殺手」

中大有研究揭示,本港每年逾十萬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症。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陳力元教授指出,根據研究數據,估計香港每年約有3至4%的成年人患上脂肪肝,即每年有逾十萬新症。

而本港脂肪肝患者佔成年人口27%,情況十分普遍。專家指出,脂肪肝分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兩種,前者因攝取過量酒精,後者則常與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及中央肥胖等代謝綜合症有關。若脂肪佔肝臟5%以上,便代表已患上脂肪肝。由於無明顯病徵,嚴重者可惡化為肝硬化,甚至肝癌。 

據醫管局資料顯示,肝癌(Liver Cancer)是香港第3號癌症殺手,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。每年新症數目約有1800宗,死亡人數約1500多人。而肝癌的治療相對困難,主要因為當病人發現患上此病時已屆癌症的中晚期,影響治癒率。

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黃煒燊教授續稱,建議高危人士包括體重偏高或持續上升、腰圍增加、血脂偏高、年過40的女士及有代謝綜合症如糖尿病、高血壓患者,每3至5年進行一次肝脂肪檢查,以便盡早跟進情況。患者亦可透過建立良好飲食習慣,常做運動和控制體重等,逆轉脂肪肝。

同場加映:易患脂肪肝6大高危人士

香港專科腸胃肝臟科專科區漢達醫生受訪時曾指出,脂肪肝成因是由於肝臟積聚過多脂肪,其中大致可分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。非酒精性脂肪肝與飲酒無關,若是「代謝綜合症」患者,包括中央肥胖、三酸甘油脂過高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、血壓及血糖過高則屬於高危一族。

至於酒精性脂肪肝病主因是過度飲酒,長期飲用可加速肝臟細胞死亡、脂肪代謝功能減慢,增加患上酒精性肝炎、慢性肝炎伴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等疾病。

在風險因素方面,區漢達醫生指出有研究發現,以下人士有較高風險患上脂肪肝: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同場加映:8種營養素逆轉脂肪肝

台灣營養師余朱青分享,因為肝臟代謝過程中需要輔酶,雖然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輔酶,但能透過飲食補充,而天然蔬果則含有這些營養成分。她推介以下8種營養素,可幫助改善脂肪肝問題,維持肝臟健康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